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新书榜上没有名了,孤单可怜啊,求推荐票啊……)-
花香漫野,草长莺飞,又是春一载。
在中岩寺下寺的讲经坪上,正要进行一场蹴鞠比赛。
蹴鞠,是一项先秦时期即流行的古老运动,并演化出许多种比赛形式。在唐代之前,其以对抗性强的双球门式为主,双方球员各司其职,在场上绞杀成一片。球到之处人仰马翻,一场比赛下来,鼻青脸肿,甚至断腿破头的也不稀奇。另有一种比较文雅的单球门式,主要供文人和女子玩耍。
说白了,那时的双球门蹴鞠,与后世的足球比赛十分相似,但对抗性要过橄榄球。而单球门比赛,则在规则上类似排球、在技法上类似藤球,在得分上类似篮球……
到了宋代,蹴鞠展成为国民第一运动,号称是‘若论风流、无过踢球’,能踢一脚好球,被认为是最光彩、最有面子的事儿。参加比赛的主体,不再是军卒和崇尚勇武的贵族,而是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尤其是文人的热衷,使比赛的竞技性和表演性,渐渐取代了对抗性和军事性。双球门比赛不再受宠。取而代之的,是单球门的‘筑球’和无球门的‘白打’。
眼下在中岩书院举行的,便是一场筑球比赛。
这项运动展至今,已经有规有矩,十分成熟,比赛之前,人们预先用白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长十丈,宽五丈的矩形,再用一道中线一分为二,分成两个方形的半场。在中线的中点处,立着两根的两丈多高的竹竿,竹竿上结一网,网上留直径约为一尺的洞,美其名曰‘风流眼’。比赛双方只有踢球洞穿风流眼,才算得分。
两个半场名唤左军、友军,比赛双方分列其中,不得越界。左军中共七人,队员分工明确,有球头、跷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皆穿红色锦袄、着裤、着牛皮软靴,其中球头戴长脚幞头、其余诸人戴卷脚幞头。右军亦如此,只是皆穿青色锦袄,与左军区别分明。
在场边还有三名裁判,曰‘社司’,在场外,各军还有各自的教练,曰‘部署’、‘校正’。如此正式的比赛,里外三层的拉拉队自然少不了。比赛还没开始,双方的拉拉队便开始呐喊助威,给自己的队伍打气,与后世的体育比赛,没有任何区别。
~~~~~~~~~~~~~~~~~~~~~~~~~~~~~~~~~~~~~~
这场比赛,乃是一年一度的‘上三班’与‘下三班’对抗赛,自然毫无疑问的成为书院的焦点之战,不仅吸引了全院师生,甚至连甚少抛头露面的山长女公子王弗,和被书院学生视为精灵般的苏小妹也都前来观战。
王方也来了,这位老先生无耻的利用特权,占据了最好的观战位置,还让人铺上席、摆上几,与几位年长的教授,品着美酒佳肴,惬意的欣赏比赛。
辰时一到,担任社司的杜教授,抱着比赛用鞠来到球门下。只见那鞠褐色浑圆,以充气猪膀胱为里,以实料轻裁的十二片熟硝黄革为表,不露线角、密砌缝成,碎凑十分圆,正重十二两。无论是形状、重量还是脚感,都与后世的标准足球相差不大。
他将双方球头召集到面前,左军上三班的球头,是一名身长六尺开外、有着健康小麦色皮肤,剑眉朗目,英气勃勃的青年,正是已经十七岁的陈三郎。
陈恪的身高已是鹤立鸡群了,但右军下三班的球头,却愣是比他高出近一尺。这又黑又壮的一座黑铁塔,一脸苦大仇深,看上去得有三十开外。但他一开口,却管那陈三郎叫‘哥’:“三哥,比赛场上无父子,咱可不让你!”不是陈家五郎又是谁?
“担心你自己!”陈恪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废话少说,两位抓阄、挑边开球。”社司大人不耐烦了,伸出手来,掌上有两个纸团。
陈恪让五郎先抓,五郎便随手拿起一个,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个‘边’字,便道:“我们要右军。”这种踢高球的比赛,风向是有一定影响的,自然要选择有利己方的一边。
下三班挑了边,自然由上三班开球。
待山长亲手点起线香,一声锣响,陈恪便用足弓将球传给了担任‘散立’的宋端平,宋端平接住,再用膝盖传球与其它队员。期间球不落地,经过三次触球,又回到陈恪面前。
这一系列传递,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皮球不疾不徐、稳稳当当,使他踢正部位的难度降到最低。
只见陈恪气沉丹田,拿捏好力道,抡起大脚,脚背击球,那褐色的皮球,便划一道优美的弧线,堪堪射过了三丈高、一尺左右的球门。
上三班的拉拉队,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陈三郎的‘飞虹球’,果然名不虚传!
但见那球过风流眼之后,落入右军阵中,由一名‘散立’高起一脚稳稳接住,皮球像黏在他脚上一样,被他轻轻推出,不疾不徐的传给队友,如是两次,调整到最佳的方位,以最佳力度,传给了陈五郎,期间依然球不落地。
黑五郎飞起一脚,势大力沉的一脚,踢得那皮球都变了形,没有丝毫弧线,直接越过两丈多高的球门,飞到对方球场远端才下坠。
按照规则,如果球在对方界内落地,由己方重新开球组织进攻。若是己方踢出界外,则由对方开球组织进攻。重新开球的机会至关重要,因为网的宽度不足二尺,在两丈多高的球门上,只有窄窄的一道。就算是摆正了踢,也需要熟练的技术,才能踢到网上去,更不要说洞穿风流眼了。
在这样双方对阵的比赛中,就算我无法破门得分,也不能给你舒舒服服调整,洞穿风流眼的机会。逼迫对方接球落地或者踢球出界,使我方得到重新开球的机会,就成了通常的比赛思路。
黑五郎的这一大脚,是他的独门绝技,名曰‘冲天炮’,起得有力落得快,令对方很容易误以为会出界,但在逆风的情况下,十有八九能坠入界内,这也是他挑选右军的原因。
“出界,出界,出界!”上三班的拉拉队大喊道。
“界内、界内、界内!”下三班的拉拉队也聒噪起来。
因此在左军球员看来,那球急坠落的线路,看起来很可能会压线。距离最近的一名球员,赶紧迎上去,一个鱼跃,堪堪在边线内,用头顶回了皮球。
在球行将落地之际,宋端平已经拍马赶到,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挑,又将球上的力道卸去大半,令其重新温柔的飞翔起来。
“嗷……”上三班拉拉队欢呼起来,下三班则喝起倒彩。
但迫于只能触球三次,左军已经无法组织有效进攻,只能将球勉强送到担任‘右网杆’的苏轼面前,他使出最大的努力一脚抡射,也只是把球踢高踢远,甚至没有触网,更不要说过眼得分了。
~~~~~~~~~~~~~~~~~~~~~~~~~~~~~~~~~~~~~
下三班里,多有踢一脚好球的富家子弟,整体水平,要高于上三班。他们可以用身体除手之外的任何部位传接球,花样百出,却又老道精准,几个回合便掌握了主动。好在上三班的陈恪和宋端平,乃是书院里球技最高的两个。宋端平满场飞奔,总能在不可能处救起球来,陈恪则脚上有眼,只要球喂得正好,就算射不穿球门,也能击中球网弹回来,再次组织进攻。
如果喂得位置不好,他也能以势大力沉、线路刁钻的大脚球,给对方出个大难题。
在这两位的率领下,上三班的球员,使出浑身解数,与对方缠斗。为了取胜,双方拿出看家的绝活,什么‘**’、‘拐子踢’、‘挂金钩’……动作潇洒好看,充满了力的美感。
皮球飞来飞去,半天都不落地。观众们目不暇接,大声为本方每一次精彩触球喝彩,为每一个进球喝彩,为每次一射门不中而惋惜,亦为失误后的队员打气。
场上场下热烈的气氛别无二致,令每一个身在其中者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中,线香燃尽,锣声响起,线香燃尽,上半时比赛结束了。
大家才去看那记分牌,双方都是两个‘正’字多两笔,七比七,竟然战成平手!
虽然不是直接对抗,但这样激烈的比赛,对双方队员的消耗,一点也不打折。
场上十四名队员,全都汗水淋漓、浑身湿透,双手叉着腰喘粗气。但目光仍然杀气腾腾,只待下半场击溃对手。
不过这会儿,还是赶紧下场,抓紧时间休息去。
-----------------------------分割----------------------------
宋尺要比后世的一尺稍小,等于三十点七二厘米,六尺开外,就是一米八三左右的身高,在宋代,算是鹤立鸡群了。
作品简介宿醉之后的萧誉醒来之后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斗罗大6,好在有着穿越标配的金手指,竟然是可以召唤圣斗士的...
2oo7年,大学毕业,李默看着面前的父母,他哭了他终于有机会去重新弥补内心遗憾了,但愿他不再是痴人捕梦,现实在后。(简介无力,故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的个人经历,三分之一的他人讲述经历,三分之一的无聊消遣。)逆回2oo7...
(手握系统的重生学霸女主Vs异世穿越高智商男主,男主出现的时间稍稍有点晚,女主缓慢成长,不会一日飞升)年末加班猝死的李若兰,意外被医学系统绑定重生到四岁。上一辈子活得又累又痛苦的李若兰本想这一世就此摆烂,但是看着穷得叮当响家徒四壁的家重病的爷爷常年吃药的奶奶还有不会教养孩子只会埋头种田的父母,嘴硬心软的李若重生九零,赤贫女学医家致富...
简介关于察哈尔不会忘记本书写了我的二爷爷在民国十八年出口外后的经历,他当过土匪打过日寇,说他是好人他当土匪也打家劫舍,说他是坏人他又和小日本杠了八年,死在他手里的日军不计其数,有时靠绺子入伙干,有时又干独行侠,在转战集宁县后住扎大脑山附近的大小西沟受八路军蛮汉山游击支队领导,在平绥铁路线出击作战,抗战胜利后他卸甲归田,胆大心细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却活了下来,最后能死在自家的炕上,至死身边的人才知道,这个人就是闻名察哈尔乃至东蒙地区的传奇人物二里半,也是让平绥铁路线日军头痛的游击队大队长...
穿越重生南少,你老婆又跑了作者卿云完结 文案 重生十八岁,简汐誓这辈子一定好好活,他举双手双脚赞成ampamp1dquo嗯,有我,活得好。ampamprdquo 说好要一拍两散...
许星河,前世有钱有颜有势就是单身。不料一朝车祸后穿书了,还绑定了一个拯救女配系统。受莫名干扰,总有女配仿若被下了降头结局凄惨,许星河只有不断穿越不同小世界,成功拯救每一个命定女配,才能真正获得重生。(ps所有小世界中,男主的对象都是同一人。)世界1不良校霸vs黑化邻家女孩世界2霸道总裁vs十八线替身小女星世界快穿惊!穿书后我有了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