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 九华山的礼佛记(第1页)

[]

车在五溪桥上停了下来。已昏,桥下交交牙牙的卵石间,穿过潺湲的水声。侧望路左的九华山,恍如上石林,柔如菇,悍如戟,参差一片。到眼一色的灰中,又含蕴着难以捉摸的茶褐色。

这安徽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四大菩萨的应化道场。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五台山供奉文殊菩萨,峨嵋山供奉普贤菩萨,九华山供奉的是藏菩萨。按古人的说法,我当属于“不得志逃于禅者”的人。当今之世,已不能过一瓶一钵的云水生涯,但抽几闲,到佛名山一游,参禅悟道,也算是对结庐心情的一个交代。

五溪桥是流自九华山的九溪、缥溪、舒溪、双溪、濂溪五条溪水的汇流处,亦是上山的必经之。从上海、南京、合肥、芜湖、安庆各上九华山的旅游车,每日于此上山,游客们的礼佛心情,也于此峻肃起来。趁司机询问上山路况时,我在路边的小铺子买了一瓶古井贡酒。司机对我说,拜菩萨不得喝酒。我笑笑。佛家的戒律不能约束我,何况宋代的禅僧就说过:要吃就吃,要睡就睡,随心所欲就是佛。闲话中,不觉小车过了一门,盘旋在重峦叠嶂。路边三三两两的小筑,都是庙家。暗香浮动,钟磬声闻。忽然,暗黑的山峰闪起萤光,模糊不清的岩石变得积雪斑斑,是月亮升起来了。你感受到光芒,却见不到它。它隐藏在香火氤氲的丛林中,像老禅僧的一颗不露于外的深邃的心。一驱车五百公里的我,顿时生起难以名状的轻松感。

上台寺

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九华山6续营造的大庙,有一百七十座之多。中间兵劫屡见,兴衰更替,许多寺宇屡建屡毁。本世纪来,大概是九华山最为冷清的岁月了。如今只剩得三十多座大庙。这当然不包括那些僧尼独守的茅篷和头陀面壁的石洞。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佛国盛世来,已是风流不再。

山上寺庙大都集中在两处,一在九华街,一在中闵园。九华山的主峰十王峰,海拔一三四二公尺,它旁边的台峰一三二一公尺,居二。上山的香客,一般很少去十王峰而径上台正顶。皆因台峰顶修有一座台寺,旧志载那里是释藏索居悟禅的方。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名刹。游人不去,等于没有到九华山。我既是禅的寻求者,当然希望能在那清凉的高处,品饮一番尘埃外的烟霞。

九华街到台寺,七点五公里。早饭后出。后半夜下了一场小雨,此时阳光正嫩。到眼的景物莫不显示出那种纯静的、梦幻般的风格。这气适合登山、也适合冥想。

抛开禅佛不讲,这条山路也是美丽得叫人心颤。喃喃私语的森林,实在得却如同是象征的泉水,村落边上歪歪斜斜的篱墙,洁静的盘桓的青石板路,还有路边全是用竹子做成的供游人进餐的小酒屋,所有这些都让你惬意,并不断加深对这种不加粉饰的素朴风景的喜爱。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处。

路边孤立的巨石和壁立的石崖很多,本来,它们是山中风景最有的组成部分。现在那些最能引起游人注意的石头上,许多都刻上了字,而且都是近几年的工錾。我见过多处碑林,一半以上的书法都不敢恭维。这里的刻石多为香客所为,更不能给人以书法的美感了。明代散文家张宗子游楼霞山,曾写道:“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黥和劓,都是古代的刑罚。黥,是在脸上刺字;劓,是割掉鼻子。张宗子把刻石形容成黥劓,可见痛恶之深。无论从禅的角落还是风景的角度,我对于刻石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在中闵园去慧居寺路上,我见到一块一九八四年的石刻。刻的是九华山佛教的开创者释藏的两句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狱未空,誓不成佛。”字楷书,腴无拙,漆成红色,大有把周遭青翠拉入红尘的味道。在石前留影的香客却还不少,大约是他们对释藏的崇敬吧!

释藏,俗姓金,名乔觉,传说是朝鲜的皇太子,二十四岁削为僧,唐永征四年来中国,卓锡九华山。九十九岁时在山中趺坐逝世。坐化三年后,启缸安葬,遗体如生。佛门弟子见其成道后的肉身与佛经中的藏菩萨容貌相同,便认定他是藏菩萨的化身。从此,王室贵族出身的金乔觉成了“安忍如大,静虑如秘藏”的藏王!他的誓言出于莲花经中的一句:“只要还有一个孤独的灵魂未曾得救,我就要回到这个世界来帮助他。”遗憾的是,狱未尽,他却早已成佛了。从“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的禅家态度看,这金藏很有点儒家襟抱。在他成佛千年之后,山上又刻他的誓愿,可见儒佛合一的宗教观,至今仍盛。

中闵园一带,大庙七八,茅庵更多,是尼姑聚居。我进去过十几家,均简陋得很。有的只是依崖而筑的半间竹舍,有的干脆就是一个石洞。一个皮肤粗糙得枞树皮一般的老尼姑守着一盏青灯,一尊佛像,就这么日著、月著、年著。灯油她是不必担心的,一路上的女香客,不少都提着大油壶,逢有香火处,必定进来献上一斤半斤香油。面对这些矢志苦修的老人,犹如面对斜坡上红叶飘落的寂寞秋枫。魂来枫林黑,魂去枫林冷。雨燕和百灵,不会筑巢其上,她们却把自己的巢筑在佛的心中。不用说,这些茅庵破费了我不少的香火钱。但是,若论心的投入,我可能还无虔敬可言。记得一位小和尚问他的师傅:“什么是佛?”师傅随口回答:“等到有一位佛出现时,我再告诉你。”这位高僧的机锋,真是一针见血。我想,这九华山的僧尼大众,不知有几位亲吻过佛的足胝,或许在梦中,他们如愿以偿游历过花乱坠的佛界。

爬完从慧居寺到台峰数千级石阶,正午时分,我来到台寺。

台寺,又名藏禅寺。耸立在台峰顶青龙背上。寺前有渡仙桥、捧日亭。寺据崖而筑,就高低参差的岩石,合理布置一楼、二楼、三楼殿宇,最高处殿檐与寺后峰石相接,门槛下就是万仞深渊。整个殿舍既无井,又无院落,但藏殿、大雄宝殿、万佛楼以及禅房,斋堂均安排得井然有序,疏密合理。

从游过的寺庙看,我感到九华山的佛教建筑有其独到之处。每一寺庙的设计、基本上都打破了我国寺庙建筑中那种庄严雄伟,轴线对称的传统手法。或依石崖而檐勾残月;或临溪涧而槛落泉声,或假峰峦而门纳青苍;或旅丛林而墙邻农舍。这种外借然远景,内就然形构筑的庙宇,富有变幻,而且这些寺庙的外形,极像特色鲜明的皖南民居。除少数大殿采用歇山大屋顶外,都是硬山两落水,盖当烧制的赭黑色陶瓦。外墙也不搞得金碧辉煌,而是粉刷白石灰,远看就像是农家院落。事实上,九华山也是僧俗杂处。寺如民居,木格小窗,外朴内秀;村舍民居,也都供有佛像。从茂林修竹你感受季节的变化,而佛国的美感,先体现在这些精致的建筑中。

走进台寺,正赶上和尚吃斋饭。围有两三桌,一人一碗米饭,一盆萝卜烧豆腐,一桌合吃。看吃这顿斋饭竟比拜菩萨更有意思。原因是有两个年轻游客故意在那斋堂里大嚼其带来的烧鸡。一口烧鸡,一口烧酒,吃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那鸡的香气,在山下算不得什么,可是在这高过千仞的斋堂里,对和尚们的胃,却是一场真正的考验。萝卜与烧鸡,可不是半斤对八两。开始有小和尚拿眼觑那嚼客,接着便有好几个和尚受了传染,眼和手的方向不一致起来。看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的观念,幽灵一样,始终在佛国徘徊,那怕这尘埃之外的台寺,佛与人的争搏,也是不能完全禁止。逃于禅的我,由此感到:中国的禅学虽然是在印度的佛学上展起来的,但毕竟大不相同。佛希望人成为佛而禅认为人就是佛。佛排斥情欲而禅却无碍于自由无羁的生活方式。两位游客的恶作剧,让我想起苏东坡,他老先生虽然喜欢参禅,却也不愿意放弃享乐,因此,他是一边念经一边吃肉。我以为,这正是修心养性两不误的好方法。于是,我摸了摸携上山来还剩得半瓶的老酒,也想微醺微醺了。当然,我不会在那斋堂里,在菩萨的祥光下开酒瓶儿,破坏别人的修行,怎么说也是一件没味的事。

出得寺门,手拽矮松,攀上青龙背的一束巨石,算是找到了一处放眼的好方。南眺山,若隐若现的几淡墨;北望长江,飘飘欲举的一束云烟。脚底下九华山的这一片峰峦岩壑,寸寸尺尺的翠,罩着淡淡的香雾。真是一幅凝重的宗教风俗画,也是一幅恬淡的自然风景画。斯时我独享这一方美丽的江南,心在山道上蜿蜒,通向幽香的林间,我感到快要悟出一点什么样的妙谛了。恰恰在这时,那两个喝醉了高梁的年轻游客,这时竟挤来我的身边,不是来分享静寂的山色,而是肆无忌惮谈笑他们怎样戏弄那些和尚。这真是大杀风景,我一生气,把那半瓶老酒扔进了谷底。

化城寺晚钟

山中气候多变,太阳一落山,又下起了小雨。从山中最大的寺庙祗园寺出来,只见路上的游客都穿上了就购买的塑料薄膜制成的简便雨衣。两度昏,今日的和昨日的,都不曾出现绚丽的晚霞。林叶上滑下的暮霭,融进瓦脊上的炊烟。踟蹰在袅动的昏中,热烈的生命感会冷却一些的。九华街上小餐馆很多,也都还干净,大约不到时间吧,此时的生意冷清。我以为这冷清也是一种极有韵致的禅境。在街上踱雨,回味上山两的感受,我想了这么一五律:

今人拜古佛,到处有蒲团。

见面皆香客,唯吾是谪仙。

尘缘虽未了,血气却藏玄。

游子松前问,禅机何处参?

诗不见得好,有自大之嫌,但这却是我沉浸在香火氛围中的内心独白。行行复行行,蓦然,我听到一声钟响,接着又是一声,又是一声……像晚秋穿过霜云的孤雁,又像是独钓寒江的蓑翁,那种清旷,叫你无法探测它的深度和广度。好绝的钟声啊!我这么自语。街上居民告诉我,这是化城寺的晚钟。

化城寺就坐落在九华街上,距祗园寺约一里之遥,是九华山总丛林开山主寺,又是藏王的道场。最早在此筑室为庵,是东晋僧人怀渡,唐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因乔觉和尚的关系,当望族捐资改建,定名为化城寺。传说释迦牟尼在一次布道途中,多涉艰险,同行弟子饥渴难忍,不肯前行。释祖于是手指前方,对弟子说:“前边就是城池,请去化斋。”弟子前往果然化到斋食。化城寺据此而得名。

穿过两条小巷,我来到化城寺。比起祗园寺,旃檀林,上禅堂等寺庙,这里冷清多了。虽然同处一街,相距都不远。站在寺前广场上,浏览放生池,娘娘塔以及寺两边的附属建筑,都明显体现了唐代建筑风格。不断加深的暮霭中,我凝视寺檐优美流畅的曲线,想象它们的空间尺度,是怎样一丝不苟度量每一香客的虔诚。丝丝晚雨,清洗寺墙荒败的痕迹。檐与檐之间的昏空已被寺内传出的钟声填满。我忽然生出种种忧虑,恐惧和不安,这可能是我心灵的本性,同我渴望得到的某种东西突然连接在一起了。禅的真正旨在于把人的单调乏味的生命转换成艺术的,充满真正内在创造的生命。暮色落满我的衣襟,雨淋湿苍郁的钟声,这些组成生活的景物,蕴含的禅意稍纵即逝。若不能即时把握它,就有可能成为你永远的未知境域。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著名生物学家莱纳斯?波林因躺在床上折纸片而悟出螺旋体的多肽链的氨基酸空间结构,这同释迦牟尼在筚钵罗树下证得菩提是出于同样的禀赋。大智大慧的人,都善于沉入宁静状态,再从中觉醒。从禅看来,这就是开悟。

化城寺现在之所以冷清,是因为这里已变成文物展览馆,不再有什么佛事了,仅保留的功课,大概就是早晚两次的撞钟。但它仍是一座名刹。佛的九华山史,就尘封在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物中。其中有一部血经,是一个和尚花了二十八年,刺自己的舌血写成的。还有几颗明清皇帝御赐的藏王金印,让我们回味漫长的宝剑加袈裟的历史。但最撼人心魄的文物,还是这一口正在撞响的大钟。

悬在门厅右厢的高约两米的那口大钟,被一个老尼姑不紧不慢撞着。那根丈把长的钟杵,仿佛暮色凝成。我走近它,淋了一身钟声的碎片。一团一团的黑,在我眼前飞舞。惊起的蝙蝠,绕梁而飞。这奇怪的钟声,我在一里路外听到,悠扬而沉郁,现在站在跟前,仍然是不高不低的悠扬而沉郁,我担心耳膜受苦,看来是不必要的。

拂开暮色,我认出这是一口古钟,铭文差不多要被铜垢掩埋了。老尼姑看了看我,停下钟杵说:“这是藏王的钟。”

“是唐代的吗?”

“是现在的。”

“这不明明是一口古钟吗?”

“你不是现在听到钟声吗?”

老尼姑的反问,再次直指我的心性。科学的成功导致了对理性和逻辑的崇拜。老尼姑却从相反的方向,揭开我的知性层面,让我看到自身向外投射的精神。一直站在钟声外部的我,这时才得以进入钟声内部。那是一个没有圆周的圆,是常人不能经验的空。我从老尼手中接过钟杵,凝聚所有的激情撞响我的心。老尼姑淡淡一笑,又接过钟杵,指了指钟前的蒲团。我跪上去,对古钟九叩。一边撞钟,一边念经的老尼姑,等我礼毕后对我说:“这钟声可以度亡灵,看你心诚,我为你失去的亲人念了度经。”

尽管知道度亡灵只是美好的愿望,但死去已十年的父亲还是一下子在我眼前闪现了出来。我对老尼姑深深一揖,为度,更为这钟声使我顿悟。该如何舍弃自己的意志?啊,灯火昏昏,多么美妙啊!

追随闪身而出的钟声,我走出寺门,看它怎样凌越九华山的九十九座莲花峰,给泥墙根卧着的鸡犬,带去人一样的梦乡,给丛林里的蘑菇,捎来温柔的夜色;看它富于回应的生气,怎样把人间度成国。

这么说,我又站在钟声的外部了。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后,娇弱夫君寻靠山

重生后,娇弱夫君寻靠山

前世她含恨受冤身首异处,重生归来,定要夺权掌局搅弄风云,夺回想要的一切!...

你身怀大凶之兆,怎么还不信我

你身怀大凶之兆,怎么还不信我

简介关于你身怀大凶之兆,怎么还不信我我要在你身上画符,否则性命堪忧!你身怀大凶之兆,我马上帮你解掉!你丈夫身中邪术不行了,这事只能我帮你了。城里人都怎么了?好心提醒你们竟不领情!...

狐诱

狐诱

算命的说我是王母娘娘坐下青狐上仙转世,一生贵不可言,正官星,旺家旺宅富贵安康。于是我出生5个月之后,豪门少爷跪求和我订婚。从此我家越来越有钱,人生路,仿佛按照算命先生说的在走下去。可8岁那年,我见了鬼,先生又说我是恶灵转世,欠了阴间债,十八层地狱里有个人在等我。带刺的铁鞭,十八番刑具,都是为我准备狐诱...

荒岛求生:我有一本兽娘图鉴

荒岛求生:我有一本兽娘图鉴

简介关于荒岛求生我有一本兽娘图鉴荒岛求生系统神级天赋兽娘建造领地荒岛求生,觉醒神级天赋,凭借着开局满值幸运,爽翻天,活得滋滋润润。依靠着优势,滚雪球一般,建造海岛,打造势力。成为了荒岛求生中的大佬而不断变强的林霄,也在追寻,这场荒岛求生背后的谜团。...

奶包三岁半,我是全豪门的团宠

奶包三岁半,我是全豪门的团宠

三岁半小奶团小岁安在孤儿院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只吃一个馒头都会被院长挨打怒骂,在小岁安被饿晕的前一刻,天降神秘霸气的豪门帅爸爸,将她带回家。秦氏总裁冷...

九叔首徒:采补术修仙

九叔首徒:采补术修仙

林修穿越僵尸世界,被九叔收养成为大弟子。直到十八岁那年,系统觉醒,竟是早已失传的道门禁术采补术!此刻,一切开始变得怪异起来!九叔徒儿,你这道术有违茅山!有违道门啊!任女儿,人家是小道长,可不能乱来!一休大师菁菁,你拉着林修不放干什么?千鹤道长我打巅峰赛那是打僵尸,师侄你打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视!九叔徒采补术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