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篇 我们内心就圆满富足充满爱何必处处寻找呢(第2页)

这偈,同神秀的那一,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2、禅宗故事--菩提本无树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共8张

菩提本无树

慧能的意思“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着,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

五祖的意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着,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着,你执着它做什么?你执着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着些什么?

菩提本无树2,明镜亦非台3。

佛性常清净4,何处有尘埃5!

注释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2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gd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3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明镜是明净之镜的缩写。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1]台:指实物之镜

4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助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中国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5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3。龙棘子的传说

故事《龙棘子的传说》作者--苦痕

神鸟没有出现,倒是遇上了一位老僧,老僧年逾古稀,慈眉善目,矍铄有神,身着褐色衲衣,肩挎布袋,脚踏芒鞋,走起路来身轻如燕,双方惊疑之间,还是老僧先说话了。“阿弥陀佛,能否看一看施主的念珠?”

“我不懂佛,自己串的,只是用来辟邪。”

“佛懂你,施主戴的念珠,似曾相识,传说中记载是一种名贵的树生长的,老衲为找这样的菩提子,寻遍天下没有找到,却在龙山里遇到了,这是难得的机缘,能否告诉老衲是什么树木?”

“这树满山都是,就是那种棘子果啊。”卢能顺手指向最近的一棵。

“老衲都尝过了,形状、纹路都不对,请施主帮我摘点。”

“这个我也找不到。”

“敢问施主的是从哪棵树上摘得?”

“说来话长……。”卢能把如何遇凤、如何尝果之事,一一道来。说完摘下串珠,递给老僧。

老僧接过串珠,仔细的端详一番,顺手盘了起来,叹道:“阿弥陀佛,自礼空王,终开法悟。佛人居佛地,佛地佛人居,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乃神来法器,真正的东方菩提子念珠。”

“草民不解,还望示下。”

老僧还了念珠,摘下布袋,席地而坐,说道:“施主请坐。老衲以为智慧果必长在智慧树上,菩提子必有菩提树,始终悟不出道来,而看到这龙山棘子,听了你的遇凤尝果,如醍醐灌顶,菩提莫问出处,智慧在于顿悟。”

“大师的意思是菩提本无树,下下人也有上上智。请问大师,神鸟说的开心性,惠者自能,又是何意?”

老僧一听,此人出语不凡,心里先是惊异!随后说道:“这个,老衲只能说是禅意了,惠者大彻也,可以教化,可以度人,可以识人。能者大悟也,只能心领,可以度己,可以识己。”

“神鸟的意思是…让心进入佛境。”[2]

参考资料

[1]2o12-o1-o21o:44大般涅盘经玄义卷下.百度.2o12-o1-o1[引用日期2o13-o2-o3]

[2]龙棘子的传说.新浪.2o13-o1-29[引用日期2o13-o2-o3]

热门小说推荐
穿书后,她成了秀才家的小福星

穿书后,她成了秀才家的小福星

简介关于穿书后,她成了秀才家的小福星一场意外,佣兵大佬沈卿卿穿书了,穿成了一个架空文里的炮灰女配。对于舔着刀口过日子的沈卿卿来说,还有这好事?不就是穿书吗?没什么大不了。什么?没爹疼没娘爱,现在还要被人卖?无所谓,拿起刀就是干。打打猎,种种地,生活不要太惬意。只是,村里那个病秧子怎么老看她?还看?还看?...

末日游戏:重生开局后肝翻异界

末日游戏:重生开局后肝翻异界

李芷君一朝重生回到命运的转折点,这天末日游戏会以全息游戏方法出现,游戏还有五天才会具现。她决定要带着家人抓住先机,她要氪金买天赋,她要疯狂的肝物资打造最安全领地。只是等游戏具现水蓝星人类被传送到荒芜世界后,她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逃不掉!清冷宿主又被病娇强制爱

逃不掉!清冷宿主又被病娇强制爱

简介关于逃不掉!清冷宿主又被病娇强制爱一开始,沈遇星只是想要完成任务,换取重生机会。但不知不觉间,招惹了无数疯批,每个都想对他强制爱。禁欲男主低声哀求他那个人可以的,我也可以。名为光明的神微笑着向他伸出手你会选择我的,对吗?千年大妖用尾巴勾住他的手腕你要像我爱你一样爱我。他们甜言蜜语,好似这世上最忠诚的伴侣。实则心怀鬼胎。沈遇星逃不掉的。沈遇星也从未想逃。...

洁癖王爷的有缘妃子

洁癖王爷的有缘妃子

简介关于洁癖王爷的有缘妃子在天启朝皇室,每一代继承人身上都会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那就是历任皇位继承者都会有一个特殊而又神奇的本领读心术!身为继承人的楚墨焰是天启朝的四王爷,他不仅有读心术,还有着严重的洁癖,那就是不得有女人近身。天启朝的护国寺方丈断言四王爷楚墨焰如果有缘,将会碰到一位心仪女子,该女子将会是楚墨焰此生唯一的女人。沐晚苏在睡梦中被配到一个小世界里,她在小世界里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她必须把每个技能都学会,才能回到现实世界里。可就在她通过考验准备回现实世界的时候,小世界里的系统告诉她,现实里她的身体出现了一点小意外,已经回不去了。为了补偿她,系统筛选出一个平行空间里的世界,就这样沐晚苏穿越到平行世界里一个七品官员的庶女身上,并赠送她一个随身空间。沐晚苏在天启朝,运用自己在小世界里学到的本领,和楚墨焰一起使天启朝的许多百姓摆脱了苦难,并使他们吃的饱穿的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最主要的是沐晚苏在天启朝遇到了此生的最爱,她跟楚墨焰彼此相爱,一生一世一双人,天启朝也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

亡者归来叶胜天

亡者归来叶胜天

四年前,外公和舅舅为谋夺公司,杀害了母亲,怀孕的妻子,被娘家人游街示众,叶胜天死里逃生,只能亡命天涯。四年后,三岁的女儿妻子娘家人虐待,差点死掉,他王者归来如今,他,是国主亲封战神之主,财权无双。他怒火焚天,要血洗仇家,给妻女一世繁华。好男儿,一身热血,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杀人不留行。...

初探人间

初探人间

简介关于初探人间体会人间冷暖,感悟世间大道,今天只要过好,明天何须烦恼,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道三千,唯有自渡方才是真理!...